2017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解读【汇编三篇】

更新时间:2023-11-22    来源:申论    手机版     字体:

【www.kwkids.com--申论】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解读【汇编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2017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解读

  【背景链接】

  近日,网上流出一段以“正定霸气局长:谁不听话就处理谁,把你揍个半死再起诉你”为题的录音,当事人河北省正定县现代服务园区市场管理局局长褚相国回应称,录音内容有部分剪辑,是他在训斥一位犯了错误的下属时所说的,并称此事县纪委已经介入。

  【论点分析】

  官员的霸气之言看似口无遮拦,事实上并非毫无顾忌。粗话可以对谁讲,脾气能对谁发,分寸在哪,都要经过精细拿捏。比如,公众几乎难以看到下级针对上级的粗话。官员动辄骂下属或民众:“你们这些人算个×呀!”“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诸如此类,都是依仗自身权力的“出口成脏”,骂人与其说是一时“搂不住”,不如说是有意识地确认自己的“权威”。越是习惯对下属和一般民众颐指气使的官员,对待上级时就越可能阿谀奉承,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甚至,一些官员粗暴对待下属,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就是为了寻求心理补偿。官员在言语上管不住自己“嘴”的问题,着实不能等闲视之。从小的方面讲,它反映了一种不健康的官场文化;从大的方面论,更牵涉到作风问题和权力观。对待官员的“言语”问题,不能仅就个案予以纠偏。从制度上实现对权力的有效驯服,才是根治各种官员粗话、脏话和暴脾气的根本之途。

  当一个领导“酣畅淋漓”地骂下属乃至群众,甚至扬言“把你揍个半死”,这样的人会把权力监督、依法行政放在眼里吗?这其实反证了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与任重道远。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某些骄横跋扈的领导也曾照本宣科地念过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但他们在台上念的与心里想的很可能大相径庭。当他们关起门来、私下对下属讲的或骂的,才是其真实想法。这样的两面派令人作呕,这样的人能坐上领导高位,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总结方案】

  此类事件曝光绝不是干部一时失态的问题,而是反映出有关人员内心的丑陋。所以,在处理时不应只是作个检讨、自罚三杯。指出“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基于此,某些缺德者理当“下课”,卑劣之徒更应被清除出干部队伍。

【篇二】2017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解读

  【背景链接】

  椰树椰汁广告引发争议:在椰树椰汁的户外广告图片上,女性代言人衣着暴露,露出丰满的胸部,配以广告语“椰树牌椰汁,每天一杯,白嫩丰满”;而另一则网络视频广告中,多位胸部丰满的年轻女性手捧椰树椰汁,说出广告语“曲线动人,白嫩丰满”。(2月21日《新京报》)

  【论点分析】

  关于现代广告尺度的争议,已经屡见不鲜。如今的很多广告,或多或少地存在“眼球效应”和尺度把控的问题。可问题在于,即便这么多的“辣眼睛”广告遭到了舆论一边倒的批评,仍然有类似的广告层出不穷。是否说明,不仅是广告出了问题,现代社会的“污文化”,也亟待严肃审视和规整?

  各种各样的“低俗广告”,一方面是商家牟利“不走寻常路”,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追捧时尚的方向出现了偏离。当一件商品的包装,不是用质量和品牌内涵引人注目的话,那么它所体现的,不是人们欣赏水平和消费理念的升华,反倒是一种倒退,既起不到良好的宣传作用,还恶化了整个商品包装环境。在这类广告背后,凸显的其实是对“污文化”的迎合,并朝着“骂声越多,卖得越好”的歧路上走去。

  同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椰汁广告也只是“污文化”的一小块缩影而已。不过,如果没有遏制其蔓延的趋势,那么还会有更多的“污广告”产生,到时候,不仅会让复杂的广告宣传市场变得更加混乱,更严重的,还极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招致误会甚至是反感。

  【总结方案】

  所以,一个好的产品包装,必然有着它的内在品牌精神和自我操守,过于追求视觉冲击和“眼球效应”,只会伤害企业本身的文化底蕴,也让原本的“国宴饮料”品牌价值消失殆尽。对一则“污广告”的处理,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污文化”的危害,并以此得到警醒:一个民族若沉醉在“污文化”和“荤段子”中沾沾自喜,那么只能说明,这类低俗的“精神鸦片”早已深入骨髓。

【篇三】2017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解读

  【背景链接】

  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人的国籍问题已经不像小国寡民时代,那么引人关注了。比如,美国《联邦政府纪事》发布报告称,刚刚过去的2016年,放弃美国国籍的人数达到5411人,连续第四年创新高,为历年最多。这些人,在加入其他国家国籍的时候,恐怕没有引起像杨振宁院士那样的关注。

  【论点分析】

  围观群众很不淡定,有人翻出几十年的老账,有人纵论世界理论物理发展脉络,围绕着行还是不行,该还是不该,好还是不好,展开了唇枪舌剑。一时间口水四溢,炮火连天。然而,无论是力挺的一方,还是反对的一方,似乎都忘记了,杨老先生已经是一个94岁高龄的老者。他回归国籍的行为,完全没有必要被人为附加太多无关的内容。

  中国人常说,落叶归根。自从上个世纪中国打开国门之后,杨振宁就经常回到国内,为促进国内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许多的贡献。2003年,回到清华大学长期定居,并在国内多所高校巡回做报告,设立奖学金,帮助科研发展。应该说,这时候的杨振宁,基本上全部时间都在中国。实际上,有没有中国国籍,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一样能开展工作,一样能为中国作出贡献。

  就像另一个与他齐名的华人科学家,195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发现者李政道,这些年来同样在关心和帮助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在他的帮助下,中国成功建设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向美国派出了近千名专门研究学习物理的留学生,现在的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少年班等都与之相关。在他退休之后,甚至捐出全部积蓄,成立“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他虽然至今没有选择放弃美国国籍,可他一样为中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国籍不国籍,真的只是私事而已。

  应该说,杨、李二人都是华人学者中的佼佼者,两人的交恶,正如李政道所言,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悲剧。但我们不妨将之视为两个伟大科学家的私事,正如当年的莱布尼茨和牛顿之争,数百年来,甚至成为一段佳话。正所谓公说公有理,我们尚未能达到他们的水准,对于他们争论的详情,是很难准确把握的,不如暂且搁置。只要两人都是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就没有必要在彼此中选择立场,更没有必要借此次杨振宁的行为,再度揭开持续了50多年的伤疤。

  之所以说杨振宁的行为是个人私事,是因为回归国籍,是他父亲一辈子的愿望。他父亲杨武之,上世纪2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中国早期的数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有着浓烈的家国情怀,他们盼望着国家强大,民族富有,全身心投入的,都是民族的复兴。杨振宁、李政道等人,之所以能够长期帮助中国科学发展,也深受他们父辈那一代人的影响。杨武之在世的时候,就曾经多次与杨振宁长谈,要他回国来工作。后来,杨振宁加入美国籍,他说,这是我父亲一直不肯宽恕我的一件事。

  【总结方案】

  杨振宁对这场口水的回应言简意赅,其中有一大半的话,谈到了自己的父亲。他的想法其实很单纯。当一个94岁高龄的老人选择了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的时候,我们既没有必要去夸大,也没有理由去贬低。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国籍更多是一种个人选择,纠结于此的,反而显得狭隘。我更愿意相信的是,这是耄耋老人回望过去时,希望对父亲作出的一种宽慰。

猜你感兴趣:

1.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时评精选

2.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科目的备考方法

3.政法干警申论最新时政解析

4.2017政法干警申论范文

本文来源:http://www.kwkids.com/gongwuyuan/69982.html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