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答案|2010下半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之陕西省情指导(12)

更新时间:2019-02-21    来源:行政能力    手机版     字体:

【www.kwkids.com--行政能力】

2010下半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之陕西省情指导(12)

第一考试网整理了2010下半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之陕西省情指导

【“十一五”概述】 “十一五”时期,是陕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时期,陕西省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趋势,总体上对我们加快发展有利。从国内看,全国经济将继续保持 较快的发展速度,国家将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解决资源约束力度,沿海地区产业和生产要素加 速转移等,都是陕西省加快发展的机遇。从本省看,“十五”期间形成的综合实力和体制创新的成果,为“十一五”继续加快发展提供了较好基础;丰富的资源、较强的科技实力、特色经济形成的产业基础及其市场需求,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文化、旅游等领域独特优势进一步显现。特别是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 思路越来越明晰和成熟,全省上下人心齐、人气旺,民心思进,团结稳定,为“十一五”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同时,前进的道路上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三农”问题仍较为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的瓶颈尚未消除,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市场化水平和外向度较低,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化解就业矛盾 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形势,保持清醒,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机遇,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努力使“十一五”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

【“十一五”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增长速度年均11%左右,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5800亿元,人均15000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发展的瓶颈制约基本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科教优势得到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和产品;资源节约利用水平逐步上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环境污染特别是渭河等水污染恶化的状况得到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改革开放有新的突破,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活力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外向度有较大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上升;民主法制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水平明显提高,构建和谐陕西取得新成就。

【制定规划原则】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团结稳定、加快发展两大主题。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全省的中心任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巩固和加强全省上下、各个方面的团结,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形成团结兴陕的强大合力。 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上来。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 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的机遇,千方百计增加投资,调整投资结构,提高产业投资比重和投资效益。合理引导消费,扩大消费需求,开拓省内外消费市场,努力增加出口,提高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比重。

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全省发展的整体水平。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制定和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特色经济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坚持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协调、错位发展的格局。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继续推进思想解放,转换体制、创新机制,提高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继续实施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战略,以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扩大招商引资,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统筹部署。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抓好社会建设和管理,实现四个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陕西。更加重视发挥人的因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及时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省人民共同建设新陕西,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克服两大瓶颈】 水资源短缺、交通体系不完善是我省发展的两大瓶颈,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协调是两个突出的薄弱环节。“十一五”期间,要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增强我省发展后劲,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水资源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命脉的观念,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统筹全省各类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先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保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用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全面节水、严格保水、多方找水、科学治水、依法管水, 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兴起水利建设新高潮,重点建设“两引八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搞好灌区工程改造,加快实施渭河重点治理项目。解决陕北用水不足、关中节水和水污染治理、陕南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输出、全省防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p#分页标题#e#

【交通建设】 在交通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以加大投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和提高运输能力为重点,加快十大铁路工程建设,形成“两纵 五横四个枢纽”铁路干线网构架;进一步开放公路建设市场,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建设质量,全面建成由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大通道组成的“米”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着力改善“一纵三横两环”次骨架及重要国省干线公路通行条件,全面实施农村“通畅”、“通达”工程,实现通县 公路基本二级化、通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晴雨基本畅通化。建设“一主四辅”航空运输格局,完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枢纽功能,完成榆林、延安和汉中支线机场迁建及安康机场改造工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省内连接市县乡村、省外通江达海的交通网络。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实施科教兴陕战略,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完善鼓励创新政策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知识创新、科技成果转移、科技条件共享、科技中介服务和创新创业融资平台。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引导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能快则快、竞相发展。关中要充分发挥科技和制造业优势,以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重点,率先发展。 陕北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跨越发展。陕南要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 优势,以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突破发展。进一步理清陕南的发展思路,制定陕南开发规划,大力发展现代中药、生态旅游、绿色食品产业,积极开发水电资源,打响“陕南绿色品牌”,有序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依托现有基础,加快工业发展。要紧紧抓住高等级公 路和铁路复线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突破口,使陕南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地区。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立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的有效体制、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坚持“多 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业和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要求,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体系规划,重点加强农村村庄、民宅规划、建设和管理。着力治理农村脏乱差,抓好改水改灶改厕,大力推广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继续搞好村务公开, 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制度。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坚持“稳粮、优果、兴牧”的思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果业和畜牧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向深加工、科技型和外向型转变,倡导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模式。扶持、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力强、具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促进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增强县一级功能,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能力,建设一批经济强县。

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整合农业科教资源,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力度,多形式、多途径为农民提供先进适用技术。以改造中低产田和配套发展农田水利设施为重点,搞好土地整理,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科学使用良种、肥料、农药,发展集约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疫病防治体系。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继续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 就业和生活保障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 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任务。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重点,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各类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商品流通和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电网,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引导连锁店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发展。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农村劳务产业。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大工作力度,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式扶贫,搞好技能培训和产业化扶贫,切实改善 贫困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建立丧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救助制度。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不断扩大出口规模,重点扶持机电、纺织和农产品出口,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承包工程及输出劳务。开放服务市场,使我省成为航空、软件、信息等国际产业服务外包的重要承接地。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着力创造公平的政策和法制 环境。完善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一批带动力强、对全省具有长远影响的重大项目。加大省际间特别是与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力度,吸引更多在沿海落户的跨国公司来陕西再投资。改善产业配套环境,加快口岸建设,降低产业进入和发展成本。 建立健全对外开放环境的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坚决查处破坏对外开 放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

【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积极支持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的发展,发挥其对高科技企业和产业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整合教育、科技、军工资源,完善工程研究中心,组建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展联合攻关,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 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中间试验、工程化开发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在我省具有一定优势的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 空间科学、工程科学等战略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取得一批在国内外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有效吸纳外部科技资源。继续搞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加大各级财政对科技事 业的投入,建立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和科技型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推动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切实加强基础教育,提高适龄青年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比例。高等教育要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大力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加强和完善各类职业教育,发展各类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依法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推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 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建立长效教育资助体系。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继续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结构,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技术工人、新型农民、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新三支队伍。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门人才给予重奖。实行“柔性人才政策”,把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有机结合起来, 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现代管理、金融、对外贸易等领域急需的专业人才来陕工作访问和交流。大力发展行业、地区和专业人才市场,进 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努力解决好基层特别是贫困 偏远落后地区的人才不足问题。依法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继续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解决好大学生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问题。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增强调剂能力。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完善城镇职工廉租住房制度,妥善解决低收入和特殊困难家庭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重视解决城乡特困户的生活困难问题,积极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工作,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抓好救灾救济工作,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缓解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大力促进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繁荣文化事业, 努力创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陕西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对理论和实践重要问题的研究。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形成覆盖全省、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保护和档案工作。重视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重视防治传染病和地方病。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积极 推行优生优育,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增强人民体质。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和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公共服务 质量。加强和改善对公共信息、公共资源、公共物品的管理和应用。创建和谐社区与和谐村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重视和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类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努力开展创 建“安全陕西”活动,建立严打整治长效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维护国家安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加强对煤矿、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和领域以及公共场所的 安全监督管理和专项整治,减少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对 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对药品、食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完善应急救援机构、机制和体系建设,提高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

【进一步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和水平,正确判断和把握形势,精心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狠抓落实。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实际结合起来,及时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推进我省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 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和港澳工作。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

【切实推进依法治省进程】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建设法治政府。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做好普法工作,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的战略任务,深入研究和回答 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理 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延安精神,进一步巩固党 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纲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的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省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本文来源:http://www.kwkids.com/gongwuyuan/15133.html

热门标签

更多>>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