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答案】公务员考试行测真假判断逻辑判断题

更新时间:2018-12-19    来源:行政能力    手机版     字体:

【www.kwkids.com--行政能力】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假判断逻辑判断题

  近日相继有考生来电询问,公务员考试行测的情况,第一考试网从相关单位获悉公务员考试行测的相关信息。

  真假判断型逻辑题属于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中常见题型,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其特征一般是给出来几个论断,然后这几个论断中有一个是真的,或者有一个是假的,让考生选择出一个正确答案。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也出现了几个论断中有两个是真的,或者两个是假的,让考生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本文中,华图蔡老师归纳了攻克真假判断型逻辑题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首先找矛盾,其余是关键

  真假推理题是逻辑判断中比较容易的一类题,这类题目中的条件都没有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因此可以利用矛盾来解题。所谓矛盾,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构成矛盾关系。例如,一个人如果是男的,那么他肯定不是女的,反之,如果一个人是女的,那么她肯定也不是男的,男和女就是矛盾关系。但一张纸如果不是黑的,可能是白的,还可能是其他颜色,那么,黑和白就不是矛盾关系。那找矛盾对公务员考试的真假推理题有什么作用呢?先来看这样一道真题:

  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华图解析:这道题就是典型的真假判断型逻辑题,首先看看四句话中是否存在矛盾关系。在这里可以用做简化来解题,例如“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这句话可以简化为“甲:非甲”,这样的优点是能够使矛盾一目了然。这四句话最后简化为:

  甲:非甲

  乙:丁

  丙:乙

  丁:非丁

  很清楚的看到,乙和丁两个人的话存在矛盾关系,矛盾关系里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又因为题干里说四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话,那么这句真话肯定包含在相互矛盾的乙和丁之间。那到底是乙还是丁说了真话呢?我们没必要追究,这时关键是其余,其余两句话(指甲和丙说的话)都是假话了。根据甲说的是假话,推理出来捐款者是甲。

  这个方法既简单又快捷,而且比起其他方法而言,准确率更高。复习中,只要牢牢掌握最常见的几种矛盾关系,做好题目的简化。

  常见的矛盾关系有三种:“A”与“非A”,比如上题中的“丁”与“非丁”;“所有都是”与“有的不是”;“所有都不是”与“有的是”。只有主体相同,才存在矛盾关系。“丁是捐款人”与“丙不是捐款人”就不存在矛盾关系,而应该“丁是捐款人”与“丁不是捐款人”存在矛盾关系。同样,“所有的人到了”与“有的动物不会飞”不是矛盾关系,“所有的美国人都不会讲日语”与“有的欧洲人会讲日语”也不是矛盾关系。

  第二板斧:其次找包容

  什么是包容关系?一个命题“甲班所有的学生都是团员”,从这个命题我们可以推出“甲班的班长是团员”,也可以推出“甲班有的学生是团员”,那么第一个命题就同二、三两个命题存在包容关系。

  包容关系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推理方向:上述的推理方向是“所有→一个→有的”,这是正确的。同样,“一个→有的”的方向也是正确的,“甲班班长是团员”是可以推出“甲班有的学生是团员”。但“有的→一个”的方向就是错误的,“甲班有的学生是团员”是无法推出“甲班班长是团员”的。

  包容关系的特征是,如果前一个命题是真,那么后一个命题也同样是真。“甲班班长是团员”是正确的话,“甲班有的学生是团员”肯定也是正确的。所以命题中如果只有一个为真,那么前面的命题肯定为假。若命题中如果只有一个为假,那么后面的命题必然为真,得出口诀:“一真前假,一假后真”。这是根据包容关系的特征得来的。利用包容关系的特征对于解决真假推理型逻辑判断题是很帮助的。具体来看下面这道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 名工作人员。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2)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3)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这三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 12 人都会使用

  B. 12人没人会使用

  C. 仅有一人会使用

  D. 不能确定

  从上可知,这三个命题相互间不构成矛盾关系,(“有的”和“有的”不是矛盾关系,只能是“所有”和“有的”。)“首先找矛盾”这个方法就行不通了,这时可以用到第二板斧——“其次看包容”。我们发现,第三个命题和第二个命题存在包容关系:“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可以推出“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包容关系找到了,题目里三个命题又只有一个是真的,根据口诀“一真前假”可以推出“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这个在前面的命题是假的,所长会使用计算机。所长会使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得知“有人会使用计算机”这个命题是真的,“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则为假。又根据“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是假的,它的矛盾“所有人都会使用计算机”则为真,答案选A。

  这题就是运用了包容关系及口诀。考生不能对口诀不加以理解而去死记硬背,那样的话不仅容易出错,而且不能熟练运用。一定要注意的是包容关系应找对方向,如果上题是根据“有的人不会使用计算机”推出“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的,那么这道题就会做错。#p#分页标题#e#

  矛盾关系和包容关系基本上能解决大部分的真假推理题,但如果真假推理题中既没有矛盾关系,又没有包容关系,怎么办?这时只能用最后一板斧——假设法。

  第三板斧:假设法

  合理运用假设法能够有效提高真假判断型逻辑题的做题速度及准确率。先来看下面这道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

  B. 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C. 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

  D. 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

  这道题中,四个人的话既没有矛盾关系,又没有包容关系,所以只能用假设法:在问题中说丁说的是实话,所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假设乙的车是红色的,乙说的是实话,那么丙的车也是红色的,矛盾。再假设丙的车是红色的,反过来,乙说的就是实话,那么乙的车就是红色,也矛盾。所以乙和丙的车都不能是红色,丙不是红色,丙说的就不正确,因此丁的车是蓝色的,接下来可以知道甲车是红色。因为乙、丙说的都不正确,所以甲说的正确,乙的车不是白色,丙车就是白色的。答案选D。

  以上就是攻克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逻辑推理中真假判断型逻辑题的三板斧。备考只有在不断的训练中才能真正掌握解题技巧,赢取公务员考试的胜利。

本文来源:http://www.kwkids.com/gongwuyuan/13588.html

热门标签

更多>>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