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资格证挂靠导服中心|2009年导游资格证导游民俗基础知识指导

更新时间:2018-08-02    来源:导游资格    手机版     字体:

【www.kwkids.com--导游资格】

1、民族——(广义)是指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民共同体。
  (狭义)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具有共同语、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已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是壮族、满族、回族。人口最少的我族是珞巴族。高山族在我国台湾省。

3、中国人口分布呈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呈现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4、我国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的是回族;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是云南,在那里居住着25个民族。

5、中国各民族,除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共有1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

6、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特征:A集体性 B传承性与扩布性 C稳定性与变异性 D类型性E规范性与服务性。
  对待民族的风俗,我们都应该持尊重期“保持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态度。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7、民俗分类:
  A物质民俗: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的产品形式。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
  B社会民俗: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例。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令民俗以及民间娱乐习俗。
  C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 
  D语言民俗: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

8、节日,又称岁时节日,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
  中国岁时节日的最初选择与确立,是以天文、历法的知识为基础的。
  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节日的萌芽时期,汉代是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时期。
  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社会、政治、经济、战争、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都在起作用:A神话传说的嵌入(七夕节);B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元霄节);C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端午节);D宗教节日(中元节);E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春节)。
  节日按内容分为:生产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
节日的特点:A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B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C节日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9、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百越、戌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的。其先民经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主要居住于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汉代以后,周边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遂有汉族之称。
  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

10、春节俗称“年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1911年辛亥革命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纪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11、元霄节的主要节俗是施放花炮烟火、张灯、观灯、赏灯,故又称“灯节”。道教则称为“上元节”。元霄节放灯火之俗始于汉武帝祀太乙神;佛教传入后,与佛教正月十五“燃灯表佛”之仪融合。

12、《岁时百问》去:“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到唐代,玄宗于公元732年正式下诏将寒食、扫墓列入五礼之中,将寒食节定在清明节前两日。清明节民间还有戴柳、踏青、游春等习俗。#p#分页标题#e#

[1] [2] 下一页

本文来源:http://www.kwkids.com/zhiyezigelei/10257.html

热门标签

更多>>

本类排行